4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河西学院“祁连学者”黄达远教授在河西讲堂作了题为“区域国别研究的空间转向:理论与方法刍议——以河西走廊为例”的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黄达远教授以河西走廊研究为例,围绕区域国别研究的视野转向、国别史研究视域下地域研究与区域研究的局限,认为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多民族交融共生的空间经验是绿洲治理的成功范例,所形成的桥梁性空间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在超越国别史研究、跨国史研究、打通全球史研究上具有方法论意义,应以问题为导向、以中国“一带一路”为背景的区域研究与人才培养开展具体工作。
黄达远指出,河西学院坚持人才援疆所担负的国家责任已经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学校在学生培养中不仅要提高知识素养,更要增强学生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共生机理,切实提高学生在疆文化适应能力,优化学生进疆能力建设。在教学科研中应及时展开进疆学生发展现状的文化经验梳理与探索,关注“一带一路”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未雨绸缪,以积极行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报告会结束后,黄达远教授与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
此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第21届“祁连学术月”校外专家专场报告会,黄达远教授的报告视野开阔、思路新颖、立意高远,为进一步开展河西走廊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西亚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提供了启发和指导,为学院在学科建设发展中提升基础理论、学术视野、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和学科思维水平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