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 | 组织机构
  • 全文搜索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手机访问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关于复旦大学沈健、封东来、龚新高、资剑教授作报告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4日  |  查看次数:[]

报告一

报告题目:渺小中的伟大

报 告 人:沈健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家简介:

沈建 男,1968年生,浙江大学学士、中科院物理所硕士、德国马普学会微结构物理所博士,原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田纳西大学兼职教授,2010年辞去美国工作,全职受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复旦大学微纳加工实验室主任。

沈健教授长期从事低维磁性及自旋电子学的实验研究。他因对二维磁性超薄膜中结构与磁性的关联效应的研究,获得了1996年德国马普学会的Otto-Hahn奖章;他在实验上系统地研究了维度对磁性的影响,获得了包括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2003,美国政府给予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励)和美国能源部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03)等多项奖励;从2006年起,他开始将纳米物理与强关联物理相结合,开辟了一个纳米强关联物理的新领域,并获得了多项原创性发现,相关结果已经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此外,他因在IV族稀磁半导体磁性机理和有机自旋电子器件的磁阻调控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被特邀在2012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的McGroddy Prize, Adler Lectureship and Pake Prize的获奖分会上做了报告。2011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沈健教授迄今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在包括APS、MRS、AVS、MMM、Intermag、MML等重大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90余次,参与组织国际会议20余次,并担任2012年在温哥华举行的国际磁学大会(Intermag)主席。他指导的博士生多次在APS、MRS、AVS和PEC等大型国际会议上获得优秀博士论文奖。他曾任美国真空学会磁学部主席,美国真空学会东田分会主席。2009年底全职回到复旦大学工作,任物理系主任、973首席、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研究计划(部委推荐)负责人。

报告时 间:2015年6月25日下午(14:30—18:30)

报告地 点: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二

报告题目:我爱物理的十个理由

报 告 人:封东来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家简介:

封东来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2006 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现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封东来教授从事凝聚态物理中强关联体系等复杂量子材料的实验研究,他领导的研究组解决了一系列凝聚态物理中的关键基本问题,做出了多项重要工作。如他们通过对KxFe2Se2超导机理的研究,指出存在第二类的铁基超导材料,被Nature Materials杂志选为该杂志建刊十年以来发表的二十个里程碑工作之一;解决了困扰人们三十多年的二硫族体系电荷密度波的微观机理问题;并在光电子能谱,x射线散射,氧化物分子束外延等新实验技术开拓方面取得了系列成就。封东来教授在《科学》、《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共被引用5100多次,所做工作多次被国际专业杂志报导。50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或大会报告,并担任了多个国际超导和同步辐射领域主要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组委,以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凝聚态物理部副编辑,《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编委等职。

封东来教授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2006 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0年,被海外华人物理学会授予亚洲成就奖。同年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称号、中国真空学会中国真空科技青年创新奖、亚太物理学会联盟杨振宁奖。2011年,又被授予第八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 2013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时 间:2015年6月25日下午(14:30—18:30)

报告地 点: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三

报告题目:计算物理的来世今生

报 告 人:龚新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家简介:

龚新高 复旦大学谢希德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1982年7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毕业以后,分别于1985年7月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1月-1991年5月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Research Fellow。1993起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所任研究员,1995年起任中科院固体物理所理论研究室主任,199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授,2005年起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11年起任复旦大学物理系谢希德特聘教授。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上海市学术带头人。2009年起任复旦大学物质计算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计算材料学学会副会长兼理事长、凝聚态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凝聚态物理,包括理论计算方法发展、纳米结构的计算和模拟、新型能源材料的计算设计等。近期开展了新型太阳光吸收材料的理论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成本低环境友好的多元合金半导体,理论预言了新的材料体系,澄清了长期在四元半导体合金的结构和能隙等方面问题,并得到了最新实验的证实。

报告时 间:2015年6月25日下午(14:30—18:30)

报告地 点: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四

报告题目:自然结构色

报 告 人:资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家简介:

资剑 1985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复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明斯特大学所做博士后。1995年任复旦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1996年始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001、2007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研究领域为光子晶体、自然光子结构和结构色、表面等离激元学、液体表面波的能带结构等。

报告时 间:2015年6月25日下午(14:30—18:30)

报告地 点: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科技处、对外交流合作处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2015年6月19日

关闭

学术活动